2019年12月9日,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由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药理学会、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南京中心协办。91仪器信息网为主要媒体支持单位。本次会议为期两天,邀请了多位国际领域知名专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医药企业等领域的近200名顶尖科学家和精英学者齐聚一堂,直面药物研发领域里的创新靶标稀缺、靶点难成药等前沿技术问题,共同分享和交流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技术,深入探讨该技术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突破性作用,给与会代表们奉上了一道道精彩纷呈的学术大餐。
首届“化学蛋白质组学与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大会现场
12月9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主持。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主持会议开幕式
由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教授做大会开幕致辞,来茂德教授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药大的历史渊源、办学现状、学科实力、校园建设等基本情况,并代表学校对国内外精英专家的交流来访表示欢迎。来茂德校长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就创新药物发现中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前沿技术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将前沿尖端技术融入到药物分子设计和创新靶标发现中,以期通过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通创新药物研发全链条,推动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向临床一线有效转化,造福全人类健康,追梦中国医药长远未来。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致辞
随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Mol Cell Proteomics副主编Bernhard Küster也做了开幕致辞,现如今全球每年批准上市的常见病原创新药的数量正呈缓慢下降的态势,究其根源正是来自于创新靶标的稀缺。由此可见,未来国内外原创药物研发亟需药物靶标的发现,而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更具效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开幕式后进入会议报告阶段,上午场会议为全体大会报告,由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教授和东南大学教授、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主席陶纬国主持,随后Bernhard Küster作大会开场首个报告。接下来会议由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做第二个学术报告。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Mol Cell Proteomics副主编Bernhard Kuster致辞并作报告
报告题目:Mass Spectrometry Empowered Chemical Biology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
报告题目:GLTSCR1 Inhibits Metastasis and Increases Sensitivity of BET Inhibitors in CRC through Negatively Regulating BRD4
进入大会茶歇学术讨论环节,各位学者纷纷进行学术讨论,互相交流最新科学研究见解。期间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教授以及东南大学教授、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主席陶纬国教授接受各大媒体的会议采访。“近年来,药品‘一致性评价’和‘4+7’城市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出台的背后,正是国家通过倒逼机制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效率的战略转型。毋庸置疑,当下原创药物研发及靶标发现已成为我国药物研发行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各大药企也已纷纷将目光从仿制药转向了原创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表示。“化学蛋白质组学这一新技术,擅长分析活性分子或者药物分子作用在细胞乃至组织中的结合蛋白。因此,与传统药物发现‘万箭齐发’般的着眼于单一靶点进行海量分子筛选这一思路相比,化学蛋白质组学则能轻松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所结合的靶标‘一网打尽’。当它用于长期以来临床药效良好但靶标不明的药物,例如天然产物、中药,即可快速发现和鉴定全新的药物靶标,因而成为高效且强大的临床前药物研发的‘独门武器’。”郝海平教授坦言,这一特色体现了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巨大魅力,它不仅能有效提高创新药物研发的效率,更能发现已有药物潜在新靶点,这也为“老药新用”带来无限可能。
“有趣的是,化学蛋白质组学不仅局限于小分子药物,我们还发现它能够应用于细菌、病毒等更复杂的、尺寸更大的复合结构。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我们就像给细菌、病毒安装了GPS一样,能够揭示出细菌感染、病毒入侵这一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结合蛋白,提示我们这一过程中参与的复杂作用机制,这为我们明确新的治疗靶标,攻克细菌、病毒耐药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东南大学陶纬国教授谈及化学蛋白质组学,对该技术在新药研发领域新靶标发现的应用充满了信心。
茶歇过后会议继续进行,有来自美国圣母大学、J Med Chem副主编Brian Blagg教授,以及美国明尼克苏达大学、ACS Infect Dis主编Courtney C. Aldrich教授做大会报告。
美国圣母大学教授Brian Blagg
报告题目:The development of Isoform-selective Hsp90 Inhibitors to Treat Cancer, Neurodegeneration, and Glaucoma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Courtney C. Aldrich
报告题目:Design of Antibiotics with Novel Mechanisms of Action
12月9日下午会议的主题是: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药物研发。下午场会议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叶明亮和复旦大学研究员丁琛主持。会议邀请了来自CellzomeA GSK 公司资深学术负责人Marcus Bantscheff;暨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克;东南大学教授、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主席、普渡大学教授陶纬国;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千人计划)王继刚;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执行主编雷晓光;清华大学研究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饶燏等作学术研究报告,以及在会议最后Nature Chemical Biology副主编Yiyun Song,从编辑角度谈及研究杂志的期刊发表。
CellzomeA GSK公司资深学术负责人Marcus Bantscheff
报告题目:Drug Effects on Protein Stability and Pproteostasis
暨南大学教授丁克
报告题目:Small Molecules Overcoming the Acquired Resistance in NSCLC Patients ---EGFRT790M Inhibitors, EGFRC797S lnhibitors and Beyond
东南大学教授、美国华人质谱学会主席陶纬国
报告题目:Tracking ZIKA Infection by Time-resolved Chemical Proteomics
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继刚
报告题目:Chemical Proteomics in Artemisinin Mechanism Research
北京大学教授雷晓光
报告题目:Exploring DNA Protein Interactions through Chemoproteomics
清华大学研究员饶燏
报告题目:PROTAC as a powerful approach for drug discovery and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Chemical Biology副主编Yiyun Song
报告题目:Publishing at Nature Research, from an Editor s Perspective
12月10日上午,会议的主题是:创新治疗靶点。上午场会议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张耀阳和南京医科大学陈芸教授主持。会议邀请了来自瑞典Pelago Bioscience AB,首席科学官Daniel Martinez Molina;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Stephanie Heinzlmeir;美国诺华生物医学所靶标发现部门负责人Markus Schirle;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初;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新加坡A*STAR生物信息研究所和新加坡国家实验药物开发平台兼职科学家陈顺兴;以及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郝海平等作会议报告。
瑞典Pelago Bioscience AB,首席科学官Daniel Martinez Molina
报告题目:Shifting Attention to Novel Targets through CETSA Fingerprinting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tephanie Heinzlmeir
报告题目:When Chemical Proteomics Meets Drug Discovery---Applications of the Target Landscape of Clinical Kinase Drugs
美国诺华生物医学所靶标发现部门负责人Markus Schirle
报告题目:Complementary Chemoproteomics Strategies for Target 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Small Molecules and Mapping of Druggable Pockets
北京大学特聘研究员王初
报告题目:Functional Target Discovery by Chemical and Computational Proteomics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陈顺兴
报告题目:Repurposing a Drug-target Deconvolution Technology for en Masse Monitoring of Protein Complex Dynamics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郝海平
报告题目:Target Mining for Glycolytic Metabolites and Hepatoactive Agents
12月10日下午,会议围绕主题“化学生物和分子设计”展开。下午场会议由吉林大学教授胡良海和中国药科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叶慧主持。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Science青年科学家奖、贝克曼青年研究员、 NIH院长革新奖、赛尔学者王磊;江苏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董梦秋等作会议报告。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王磊
报告题目:Proximity-enabled Reactivity for Protein Research
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
报告题目:Target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Innovative Drugs and Practice at Hengrui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董梦秋
报告题目:Amine-selective Di-ortho-phthalaldehyde (DOPA) Cross-linking Captured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 Associated with the Unfolding of Ribonuclease A
嘉宾会议报告结束之后,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域专家组成讨论小组进行圆桌论坛,论坛首先就“化学蛋白质组学”现阶段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定位以及其应用价值作了深度探讨;其次提及在药物发现、设计和筛选等方面,化学蛋白质组学尚未解决但可能解决的挑战;以及对怎样将功能蛋白/配体蛋白交相互作用/PPI的知识转换为成药性的问题作了讨论;会议最后,各位专家学者展望未来在化学蛋白质组学和靶点药物发现方面的新突破,至此本次大会圆满结束。此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也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学习和认可。
报告专家组进行圆桌讨论
此外会议期间还有一些仪器厂商参与其中,定制仪器解决方案,更好的服务创新药物研究,其中来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曲志虎博士就Assaymap Bravo:自动化平台自助力蛋白组学样品制备流程标准化作了报告;来自Waters公司的曾文娟博士就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在蛋白质高级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作了报告。会议期间其他研发企业及仪器公司也参与到其中,如中科新生命、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Sciex中国、毕克气体等助力创新药物的研发。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Sciex中国
91仪器信息网
(通讯员 姜晨 王雅恬)
2019年12月11日
[来源:91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化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发现国际研讨会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