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利用地面灌水沟、畦或格田进行灌溉的方法。地面灌溉是古老的和很常见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引入农田后,在重力和毛细管作用下渗入土壤,田间工程设施简单,不需能源,易于实施,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缺点是容易造成表层土壤板结,水的利用率较低,灌水均匀度较差,用工较多。为了提高灌水质量,除了要求有完整的田间输水渠道网外,还需确定合理的畦、沟和格田规格,改进灌水工具和精细平整土地。灌水时还要确定适宜的入畦流量、入沟流量和封口成数(封口时水流达到整个畦沟长度的成数)。 一,根据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方式,地面灌溉可分为4种:(1)畦灌。从末级灌水渠将水引入畦田中,灌溉水在畦面上以薄层水流形式在重力作用下沿畦长方向流动,同时向土壤中垂直入渗浸润土壤。(2)沟灌。从末级灌水渠将水引入灌水沟中,灌溉水在沟中沿沟长方向流动,部分水靠重力作用和土壤毛细管作用通过沟壁浸润土壤。(3)格田灌溉。从未级渠道将水引入用土埂围成的格田,并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靠垂直入渗径润土壤。(4)漫灌。只有简单的土埂,引水入田后,任水漫流渗入土壤。各种地面灌水技术的适用性不同。对于密植作物,一般应选用畦灌;对于水稻或冲洗改良盐碱地,可选用格田淹灌;而对宽行作物则适宜选用沟灌;漫灌适用于灌溉天然草场或引洪淤地。 二,为了提高地面灌溉的质量,达到灌水均匀、适量、省水、保肥、高效和增产的目的,宜采取以下3个措施:(1)修建完善的田间工程,精细地平整土地;(2)根据水流在田间的运动规律,尽快完成水在田面上的流动过程,以达到灌水均匀的目的,如小畦灌、长畦分段灌、块灌和涌流灌溉等。(3)采用先进的田间灌水设施,如用带孔硬管和移动软管代替传统的灌水垄沟,以自动闸阀保持格田内恒定水层,以及实行沟畦灌水自动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