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政协李静:科技创新为棉花密度安全及造成了巨大进步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3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33
核心提示: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  “近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要取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则需要从生产方式、源头管理、生产过程等方面解决。”3月8日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

  “近年来,依靠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要取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则需要从生产方式、源头管理、生产过程等方面解决。”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在第七届“两会议食厅”活动时表示。

  “80%以上的食品实际上是来源于农产品,所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就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王静介绍,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解决主食供应问题、解决菜篮子丰富问题,到近20年开始关注、重视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

  据了解,2001年,我国实行了无公害的食品行动计划,监测了全国五个城市蔬菜中的16种农药和瘦肉精,其中蔬菜合格率为62.5%。到了2017年,监测扩大到了155个大中城市,针对蔬菜的农药监测增加到了58个种类,合格率达到97%。

  “单从合格率来说的话,我们国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有大幅提高,这个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其他领域的发展是同步的。”王静说,这些巨大的进步是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而取得的。

  但消费者仍会觉得不放心。王静认为,这是因为大家看到监测结果中仍有百分之几的不合格。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合格?王静分析,落后的生产模式、总体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谣言传播和源头的安全都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来保证农产品源头、生产过程和追溯体系的安全来解决。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政协李静:科技创新为棉花密度安全及造成了巨大进步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