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稀土水分子色谱分析应用领域历史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诞生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7  来源:仪器网  作者:Mr liao  浏览次数:59
核心提示:ISO/TC183 /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武昌理工学院召开。该标准是有色金属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也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去年

  ISO/TC183 /WG24(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国际标准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武昌理工学院召开。该标准是有色金属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也是中国民办高校首次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去年10月,在第17届ISO/TC183国际标准年会上,ISO/TC183确定成立国际标准新工作组ISO/TC183/WG24,指定武昌理工学院教授崔海容作为项目全球召集人和负责人,组织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巴西、芬兰、智利等国家的专家和20多个实验室联合攻关,研制《铜、铅、锌精矿中氟和氯的测定—离子色谱法》这项ISO国际标准。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军锋教授表示,目前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所占比例不到1%,能获批主持制定离子色谱分析领域第一项ISO国际标准,是我国在有色金属矿产领域分析检测国际标准取得的新突破。

  “国际上对于精矿中氯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不完善,而我尝试使用离子色谱技术,对于精矿中低含量氯的测定有很好的效果,并以此作为国家标准,随后慢慢地得到其他各国的认可,我们还会联合各国专家用离子色谱技术做出更多国际标准。”据崔海容介绍,精矿中的氟和氯不仅会在冶炼过程中腐蚀管道,并且高温煅烧后在大气中会造成污染。

  崔海容告诉记者,目前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已经搜集到了秘鲁、巴西、澳大利亚等全球各个国家近百种矿石,进行初步结果的摸底和分析方法的优化,预计2019年即可发布实施。

 
 
打赏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稀土水分子色谱分析应用领域历史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诞生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