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群体遗传学的术语,等位基因频率用来显示一个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或者说是基因库的丰富程度。基因频率是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型频率是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前者是某基因个体数占全部基因数的比例,后者是某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比例。
等位基因频率的定义如下:
如果 1)一个染色体中存在某特定基因座,2)该基因座上有一个基因,3)一个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体细胞都有n个该特定基因座(例如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有两个该特定基因座),4)该基因有等位基因或变种;那么等位基因频率为-------等位基因在这个种群中 所有该等位基因在特定基因座中所占的百分比。
举例来说,如果在某种群中一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0%,那么在种群的所有成员中,1/5的染色体带有那个等位基因,而其他4/5的染色体带有该等位基因的其他对应变种--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很多种。
如人们熟悉的人的MN血型,它是由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M和N所决定,产生3种基因型M/M、M/N和N/N,而相应的表型是M、MN和N,而且比例是1/4M、1/2MN和1/4N。这个原理可以推广到一般群体内婚配,如以群体中MN表型(基因型)的具体样本数被所观察到总数相除即可得到(转换)相对频率数。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对于基因频率的计算类题目,可以说是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难点,。
1、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
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某种基因的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
2、通过基因型个数计算基因频率
方法: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此种基因的个数+其等位基因的个数)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体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遗传平衡定律是由Hardy和Weinberg于1908年分别应用数学方法探讨群体中基因频率变化所得出一致结论。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需满足的条件:
(1)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
(2)随机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
(3)没有自然选择;
(4) 没有突变发生;
(5)没有大规模迁移。
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这样,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运用此规律,已知基因型频率可求基因频率;反之,已知基因频率可求基因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