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给建筑物、公路、地下设施和耕地带来重大损失。其中上海和天津是我国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两个城市,西安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严重的城市。而北京和西安兼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这些地面沉降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关于上海地面沉降的报导最早见于1921年,到1965年在市区已形成了一个碟形洼地,其中心处的最大沉降量达2.63米。从1966-1987年22年间。累计沉降量36.7毫米,年平均沉降量为1.7毫米。
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上海濒江临海,易遭台风、暴雨、大潮以及长江和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袭,加之日渐明显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控制地面沉降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更是显得至关紧要”
一般来说,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认为因素
自然因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
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地下资源,使贮存这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沉积层的孔隙压力发生趋势性的降低,有效应力增大,从而导致地层的压密。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人为的地面沉降广泛见于一些大量开采地下水的大城市和石油或天然气开采区。地面沉降主要由抽水作用形成,但又与软土层的厚度、地壳下沉,以及高层建筑等因素密切相关。
上海为什么会沉降:
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等等这些都是上海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上海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
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中国对于纪录的着迷也通过这一高度显露无遗。即使是全球经济危机也没能阻止上海中心大厦的落成,在这座高632米的建筑旁边,早先建起的大楼都显得小了很多。现在,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这4座摩天大楼,要为吸引想要感受上海带来的视觉冲击的观光者们展开争夺。
然而,上海的这一波建筑狂潮造成的最有害影响却是难以解决的,那就是由于摩天大楼重量过大,加上过度开采地下蓄水层造成的影响,浦东新区的地面正在沉降。目前的沉降速度约为每年7厘米,而自1921年以来该地区已累计下降2.7米。最糟糕的是,如果地面沉降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相结合,长期看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虽然没有放弃创造纪录的雄心,但计划将下一座高739米的摩天大楼建设在尚未发生沉降的南方城市深圳。
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的一份材料透露,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不足历史上最高年均沉降量的10%。
上海是国内最早认识地面沉降危害的城市之一。1965年起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控制,年开量开始下降。虽然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地下水开采又有抬头现象,但供水管理部门及时推行了计划用水的措施,而且加快郊区的自来水制水和管网建设,在农村地区提高自来水对地下水的替代率,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的势头较为稳定,目前年开采量已降至9635万立方米,仅为历史最高年份的46%。上海还采用了向地下水层回灌自来水的办法,使地下水位抬高,达到恢复土层弹性,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据介绍,由于采取了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措施,并用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层,上海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已降至约10 毫米,而历史上最高的年均沉降量是110毫米。从1965年起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累计回灌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这期间上海积累地面沉降量仅为0.218米。据专家说,这个成绩在国内沿海城市中“属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