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权健深陷传销门事件之前,保健品已经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代名词。人们一方面热衷于其对身体带来的种种助益,另一方面,又因为屡屡发生的各类保健品 欺骗老年人 、 虚假宣传 等事件对其嗤之以鼻。即便如此,保健品市场的发展依旧不逊色于其他行业。2014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1932.20亿元,同比增长22.34%。2017年,保健品食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生产企业3000家,产值超过3000亿的重要产业。此次权健事件,对保健品行业而言,终归还是一场雪上霜。
在权健事件第一时间曝光后,我们也许应该反思,即便权健旗下的产品并非都是保健品一类,但为何这类问题还是被归属到了保健品的名下。因为 虚假宣传 、 夸大功效 已经成为保健品行业黑暗面的代名词,一旦出现类似的案例,消费者就会首先将其归类到保健品旗下。包治百病、药到病除、延年益寿 面对屡禁不止的虚假宣传标语,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乱象真的难以根治吗?
2018年12月26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电话营销行为管理发出公告。在公告中指出: 电话营销的保健食品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不得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中夸大功能范围,进行虚假宣传 。由此可见,虚假宣传的违法性实则是有法可依的,但是在实际的整治过程中,却又为何会出现疏漏呢?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保健食品与保健品实则有所不同,但从细分来看,我国的保健品尚没有严格的法律概念,所有的规定都是针对 保健食品 这一归属进行管理的。为了加强产品的销售额,经销商很容易就会迈入 虚假宣传 这一违规行为中。因此,加强经销商管理依旧是保健食品行业亟待整治的问题。
1月2日晚,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微博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欺诈、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保健品违法行为乱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天津市市场监管委会同市委政法委、市卫健委等10部门从即日起发起为期3个月的打击、清理整顿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对权健集团而言,在2019辞旧迎新的这一个月里,公司将迎来比冬雪更为凛冽的酷寒。但对整个保健食品行业而言,是福是祸却尚未可知。也许通过此次的整治,保健食品企业的乱象将得到更有力的规整,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