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解答上述问题,考古学家们利用了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光照相机、可塑材料翻模显微镜、相机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马首进行了周密的分析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马首采用含微量铅锌的红铜熔模铸造而成,其中,铜含量约98%,铅含量约1%。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以此来探究马首脸部毛发和顶部鬃毛的制作工艺。对马首铜像的深入研究得到的大量数据资料,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铸造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市面上各类考古仪器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备,每一次考古的重大发现都离不开这些科学仪器的助力。在考古探索中除了运用到上述提及的光谱仪、显微镜、照相机等高科技产品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分析,还有各种先进的技术帮助考古学家们发掘文物。例如,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作业中就采用了GPS定位、全球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对墓地进行实时探测,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挖掘工作。
此外,在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红外光谱仪对古壁画颜料、丝绸、器具、涂层等材料进行鉴定分析,方便研究人员找准文物铸造所用的材质,提高文物修复的工作效率。而针对文献类文物,一般采用红外扫描仪来读取文字信息,让尘封多年的古代文化重见天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文物本身的同时,对于文物原有的埋藏环境的了解也不可忽视。因为进一步的了解文物的埋藏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物腐坏的情况,进而寻求合适的环境保存文物。在这其中,离子色谱仪对于文物埋藏的土壤分析可谓是功不可没。通过离子色谱仪可以分析出土壤中的可溶性盐成分和含量,从而制定文物的脱盐保护方案。
上述这些分析检测仪器只是众多分析仪器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物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加智能化的仪器设备助力文物考古工作。文物作为我们了解过去历史的钥匙,同时也作为过去灿烂文明的见证者,对其进行保护有利于我们以史明鉴,永续灿烂文明。这次的马首顺利回归既振奋了国人,也给我国寻找遗失文物的工作者们带去了信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能全部回归,重现当年以水报时的盛景。
以上资料来源参考:科技日报、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