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上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能广泛适用和更具操作性,全国环境化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希望专家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11日。
《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校准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文件、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等,适用于 CODMn的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的校准,但不适用于 CODCd的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等检测仪器的校准。
据了解,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是将待测水样加入已知量的高锰酸盐和硫酸进行酸化,加热消解后,使得样品中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氧化,加入过量草酸钠还原多余高锰酸盐后,再次通过高锰酸盐试剂滴定,使用电位法,比色法等检测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通过电位信号或比色信号与样品浓度成正比,从而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主要由加热部分、加液部分、检测部分和数据处理系统四部分组成。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越发严格,该仪器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行业的使用日趋广泛,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
仪器的计量性能如下表所示:


仪器的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包括外观、温度示值误差和温度均匀性、消解时间示值误差、仪器示值误差、仪器重复性、滴定管容量误差这几个方面。其中,在外观方面,规范要求仪器应附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并附件齐全;应标明仪器名称、型号、编号及制造厂名称;各开关、按键、显示器等部件应有明确的功能标志。
关于仪器的复校时间间隔,规范中指出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年,如果仪器经维修、更换重要部件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校准。另外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以上规范参考了JJG975-2002《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检定规程》、JJG814-2015《电位滴定仪检定规程》、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等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