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当前,我国核电已经进入规模化批量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新建机组最多的国家。设计自主化、材料国产化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对机组提出了更高参数和更长设计寿命(60年)的要求,对核电材料在服役环境中的腐蚀防护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腐蚀和污损问题,4月21日-23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和DT新材料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海洋防腐防污论坛在宁波拉开帷幕,核电”分会论坛也同期举办。
分会场现场
论坛现场,几十名与会人员在会上交流并分享了关于核电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蓝席建
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蓝席建先生带来了《低温抗冰涂层材料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蓝席建首先介绍了低温抗冰涂层材料技术的所运用到的背景和技术挑战,其中背景包括极地环境、电网冻雨环境;技术运用层面也分为抗冰耐磨涂层和防履冰漆层。接着,蓝席建对这上述的两个技术运用层的性质、所用领域等做了详细介绍,还重点说明了抗冰耐磨涂层的创新点是:将固化剂加入环氧树脂进行部分基团端口封端预固化,大幅提高低温耐磨性和韧性。然后,蓝席建通过对化学成分有机物的图片展示,生动形象的向大家展示了低温抗冰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和作用反应过程。最后,蓝先生对于现有的研究问题和对策做了总结陈述。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夏庆超
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夏庆超作了题为《水下海生物清洗机器技术》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目前由于海洋结构表面海生物质量、直径和表面粗糙增加,引起导管架抗风浪能力下降。不仅如此,海生物新陈代谢会产生腐蚀性的物质,降低海洋结构物质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所以,夏庆超总结出几种水下海生物清洗机器中关键的技术,包括永磁吸附技术、负压旋流吸附技术、全景监测技术、多源组合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自适应稳定控制技术、空化清洗技术。在这些关键技术的支持下,水下海生物清洗机器开始操作各种水下集成试验。最后,夏庆超进行报告的总结和展望,主要提出具有曲面自适应能力的四轮驱动水下清洗机器等三种规划方案,为水下海生物领域提供了可实行的解决方案。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细菌、蓝藻等一些单细胞组织,他们逐渐从海洋向陆地发展,逐渐从猿进化到人,因此海洋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这一届的国际海洋防腐防污“核电”分会论坛集中展示了全球在海洋腐蚀污染方面的新成果,为参会者对海洋环境的开发保护提供了科研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