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特征以及成岩类型矿物分析图像显微镜
分析使孔隙度降低的成岩作用的很多方法与分析使孔隙度增加
的成岩作用的方法相同。也就是,工作链条中的第一条是判断孔隙
是纯成岩作用的还是成岩作用和沉积作用或者裂缝孔隙的混合。成
岩作用和沉积作用混合的孔隙度类型可以通过成岩类型(胶结作用
、压实作用、交代作用或者重结晶作用)和沉积相的对应关系来判
断。判断成岩作用导致的孔隙损失可能相对容易。不容易的是判断
哪种或者哪几种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减小程度最大以及埋藏过程中这
种或者这些成岩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在沉积特征占主导的混合
孔隙类型中,岩石学特征更多地反映沉积特征而不是成岩改造作用
,因此它对追踪哪些地方因为胶结作用、压实作用、重结晶作用或
者交代作用而导致沉积孔隙度减少时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另一方
面,在研究成岩特征为主的混合孔隙类型时,重要的是分析成岩作
用的类型、成岩环境以及改变原生沉积孔隙几何学特征的每一期成
岩事件的序列。
当成岩作用特征占主导地位时,孔隙不按照沉积相边界分布。
相反,7L隙可能与地层旋回中特定的相有关或者与古潜水面的形状
有关或者与不整合面有关或者与古地貌有关。Ruppel (1992)描述
了西得克萨斯二叠系Leonaridian统的一个划分过的储层,地层旋
回(主要是向上变浅的旋回)和古地貌在形成孔隙最终的几何学特
征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颗粒相趋向于与向上变浅的旋回的上部和
古地貌的高点相关。古地貌高点也和溶蚀成岩作用相关,溶蚀作用
增加了颗粒支撑岩石的粒间孑」隙。低孔隙度趋向于与潮坪相相关
,该相带发育连通性差的窗格孔、孔隙充填的硬石膏以及细粒的硅
质碎屑。使孔隙度减小的成岩作用可能与古地貌和古水文边界一致
。
(本文由上海光学仪器厂编辑整理提供, 未经允许禁止复制http://www.sgaaa.com)
合作站点:http://www.xianweij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