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分享了《 刘文玉:中国科学仪器厂家亟待解决问题》,这篇文章继续围绕这个话题,分享下刘文玉老师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建议。
面对上述困局,文玉老师给出了建设性的发展。他表示,整机企业要把部件采购当成资源,而不是当成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文玉老师在中提到他曾经在岛津工作时的一段经历,他说: 岛津曾经因为生产需要,与苏州当地一家尚未成形的乡镇企业合作,专门生产丝杠,经过3年半的同舟共济,这家乡镇企业最终拿到免检证书,实现双方共赢,像这样一个供应体系应该是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对象。所以生产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不只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还有其所关联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另外供应链管理,包括供方管理,应纳入到企业的顶层设计中,因为将来的竞争一定是供应链的竞争。好的供应链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供更为优质的部件,并产生更高的利润和更强的竞争优势。正如国内某大型仪器公司资深采购负责人说的: 从我多年的供应商管理经验来看,相互尊重、合作双赢是最佳途径。
在供应链管理中,体现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整机企业想小批量做某个零部件却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去做,自己做又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文玉老师表示,不是没有合适的企业去做,而是没有认真寻找,市场上一定有人愿意做单件小批量产品。如果整机企业过分纠结于部件上的 术业有专攻 ,什么都自己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整机企业自身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上,拘泥于微小的问题,公司无法迈出超前一步。 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你的对手,超越拥有国际技术水平的公司,这个时代差不多该终结了 文玉老师感慨道。以下是刘文玉老师对于整机企业的一些看法和:
》寻找适合的设计、加工伙伴,培养供应商
》辅料也要优秀选择
》让专业的更专业,让优秀的更优秀
》精诚合作,优势互补
》自己做:工艺、检验、专业、创新
》适当的时候要借助协会学会和各类平台来扩展采购渠道
》别怕麻烦,勇于试用推荐产品,培养一批优秀的部件厂商
当然,对于部件企业来说,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从关键性的实验、到原理样机,到商品样机,到规模化的量产,能否从一开始就研发,一起参与研发,这决定了一个企业将来量化时不可替代性的程度。从厂家和供应商关注点为切入口,逐步提高企业自身硬实力,这样才能有筹码去与对方议价。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竞争力,无法满足以下几点的基本要求时,这样的企业只能任人宰割,逐渐被市场淘汰,所以部件企业应该多花功夫,多年致力于某一类型的部件认真做好,提供给厂商,那个时候企业 腰杆 就硬了,议价能力也能进一步提升。怎样去让企业 腰杆 挺起来,下图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企业提升实例
企业发展做好这几件事
部件企业可以做的事情
上文分析了整机厂商,部件厂商的难点与困惑,也谈到了怎样去破解这些困局的方法,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科学仪器行业的看重程度也决定了中国仪器行业发展的远度。下图是162位来自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共列出357个值得国内重点发展的关键部件的权威资料图:
国内重点发展的关键部件示意图
其实,中国存在许多优秀的小企业,但是优秀小企业往往没有机会得到的 关照 。这种 关照 小企业无法大声说出来,也无法一个个去发现,所以导致大量资源被国外企业控制。作为中仪大珩成创始人,刘文玉老师表示: 从中仪大珩的角度来讲,我们会努力为供需双方搭建起一座桥梁,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多、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引入更多的周边产业、厂商来为科学仪器行业服务;落地的沙龙活动。除此之外,中仪大珩会主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尽可能让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上。我们也会定期组织去国外科学仪器企业考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追求实际,不搞形式主义。
最后,文玉老师对中国科学仪器零部件的发展提出了良好的愿景:希望中国的科学仪器更具国际竞争力,中仪大珩也会在未来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仪器厂商,为大家带去更多便利和商机。
下一篇: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市场行情分析 上一篇:国产检测仪器发展现状堪忧